新闻

2024年“关注森林·探秘武夷”青少年进森林自然教育研学活动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成功举办

为推进全国叁亿青少年进森林自然教育研学活动,促进青少年提高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8月15日至19日,2024年“关注森林·探秘武夷”武夷山国家公园青少年进森林自然教育活动成功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昆明、宜昌、福州、厦门等全国十个省(市)15个城市的45名优秀青少年参加研学。
Group photo at the entrance of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室内课堂、实地探访、户外自然观察等多种方式,增进了青少年们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文化资源禀赋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了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意识,并带动更多社会公众关注国家公园及自然教育。

16日上午,活动启动仪式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南入口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和代表夏泽瀚教授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他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在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致力于森林保护。通过开展青少年进森林自然教育活动,让青少年们在沉浸式实地考察和室内课程中了解森林保护的重要性,获取成为森林有效管理者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并将建立联系和协作,逐步让青少年参与到推进科学、提高科学认识、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中来。

On site of the Launching Ceremony
Prof. Shahbaz Khan, Director of the UNESCO Regional Office for East Asia, delivered the opening speech
Mr. Chen Wei, Deputy Director of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Administration delivered the opening speech
Mr. Wang Qingsheng, Division Chief of the Propaganda Center of the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delivered the opening speech
Prof. Li Zhenji, Chairman of the Green Camp, delivered the opening speech
Zhang Jintong delivered a speech as a student representative
Group photo at the Launching Ceremony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国家公园。这里拥有丹霞地貌的绝美景观和地球同纬度地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享有“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等美誉。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让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开展青少年进森林自然教育研学活动的最美实景课堂和理想场所。

Entering into the nature

活动期间,在自然教育导师的引领下,同学们沿途考察武夷山代表性的丹霞地貌山水画卷,登先锋岭瞭望塔,俯瞰武夷大峡谷壮观的地质断裂带,访国家公园宣教馆,认识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

Ms. Zhan Liying, Deputy Director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onitoring Center of Wuyishan National Park Administration, introduced the feathers of silver pheasant to the students

在野外自然观察时,自然导师们以仰卧起坐姿势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蝉蜕变成虫时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同学们品尝了茶叶、鱼腥草、败酱和酌浆草的味道,触摸了枇杷叶紫珠的绒毛,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以及其独特的特征,更是引起不少同学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从昆虫解密到植物趣事,自然教育导师们精彩的解答让同学们获益匪浅,藏酋猴以及不同种类的鸟儿和昆虫的偶遇与造访让同学们兴奋不已。

students visited the Dazhulan and the Xianfeng Ridge

在桃源峪,同学们带着导师“八爷”(李振基教授)布置的九宫格自然笔记任务,开始探寻大自然的秘密。“老师,我发现了两只椭圆形的金龟子,他们的颜色和玉石一样,好美啊!”“我们才走了一小段,就发现了好多‘小可爱’,大自然真是太有趣了”来自宜昌的“白鹭鹭”同学连连发出惊叹。

Prof. Li Zhenji introduced the plants

来到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大竹岚,同学们偶遇了不同种类的昆虫,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表示要记录到自己的自然笔记中。

“我记录的是在大竹岚发现的王氏樗蚕蛾,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翅膀花纹这么漂亮的蛾类。”“我记录的豆芫菁也是在大竹岚发现的,它从皮肤上爬过之后了,会红肿起泡,在野外碰到它要特别注意”来自北京的“桃子”同学和来自昆明的“明露”同学向大家分享道。来自北京的“竹子”同学则表示,“我记录的是大竹岚的竹海,因为我非常喜欢竹,它们刚正挺拔,象征铁骨铮铮的气节,深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这也是我选取‘竹子’作为我的自然名的原因。”

Nature observation and nature notes from students

九曲溪竹筏漂流户外体验课中,溪流里的“军鱼”、“白条鱼”、“玉斑锦蛇”以及沿岸摩崖石刻、悬棺等文化遗产让同学们印象深刻,但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停驻在溪边的白鹭。“我看到了白鹭捕鱼的过程!”“他们飞的太快了,我只拍到背影”“静水平池孤影闲,独钓溪田姿翩翩。来往游人皆寂寞,唯恐惊起江上仙。”来自北京的“沧渊”同学甚至还给白鹭自编了一首小诗。

Bamboo raft drifting in Jiuqu River

为期5天的研学活动中,增进了同学们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武夷茶文化、丹霞地貌、壮观的地质断裂带和国家公园智慧管理等知识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生态知识,种下了绿色希望的种子,在和大自然“对话”中进一步树立了同学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

Highlights of the closing ceremony

活动的最后环节是结营仪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高级顾问穆建新教授和项目助理周一女士,以及福建省林业局林业信息中心副主任黄海、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干部肖芳奕等参加了结营仪式,并为研学队员们颁发了结营证书。穆建新教授在结营仪式上指出:我们的绿色之旅并没有就此结束,这只是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生活终身承诺的开始。她敦促同学们回到学校和社区时,与他人分享这次研学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对森林的热情,从而激励新一代的森林守护者,保护我们的自然遗产,造福所有人。

Prof. Mu Jianxin presenting completion certificates to students

本次活动是继去年10月开展首场青少年进森林自然教育研学活动后,再次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与福建省林业局合作主办,福建省林学会和绿色营承办,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和福建武夷山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资助,得到了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执委会办公室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指导,对推进青少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拓展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力碳中和:可持续发展创新行动”项目

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的资助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于2022年启动了该项目,旨在通过创新行动,推动生态文明的实际行动,为所有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该项目每年通过向利益相关方,尤其是青少年提供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引导,增强他们的能力,为减缓气候变化、减少碳足迹、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