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互联网普遍性指标和人工智能发展多利益相关方专家会议在中国召开

12月10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了一场研讨会,介绍了,并讨论了如何用“搁翱础惭”原则(权利、开放、可及、多方)及相关指标指导中国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
与会者对教科文组织制定303个互联网普遍性指标的努力表示赞赏,这些指标是一个全面的、以人为本的和国际公认的框架,有助于对各国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提供必要指导。鉴于中国等国家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发展的多样性,专家们还建议教科文组织对指标进行定期更新。
会议讨论的诸多议题包括网络地方语言和多语言问题、残疾人的互联网接入、网络性别平等、互联网治理、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伦理等。会议还讨论了打击网络虚假餐厅点评等问题。一位专家指出,与性别有关的各项指标对于政策制定者在数字时代促进性别平等尤其具有参考价值。30多个多方利益相关方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新浪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腾讯研究院、经纬创投、拼多多、互联网名称及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北京合作中心、Kds公司、科大讯飞、大众点评、合鲸资本和 Geleishake等公司和科技主体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复旦大学等合作院校参加了会议。人民网、上海日报等媒体也出席了会议。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可教授称赞这场4个小时的会谈为互联网普遍性指标在中国的应用以及教科文组织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未来的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他宣布互联网普遍性指标中文版已于2019年9月在网上发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Marielza Oliveira)对与会者表示了欢迎,并指出互联网普遍性指标有利于在数字时代推广以权利为中心的理念,在为纪念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而设立的人权日这一天,这一点的意义显得尤为突出。她还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为促进中国残疾人无障碍享受互联网而正在开展的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的曾庆怡介绍了正在开展的与中国公司合作纠正人工智能相关应用中的性别歧视的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言论自由与媒体发展局局长盖伯格(Guy Berger)对与会者分享的中国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实践表示赞同,并强调互联网普遍性框架对促进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互联网普遍性项目负责人胡献红指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十多个国家开始落实互联网普遍性指标并在优化本国互联网政策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这尤其得益于在互联网政策制定中加强多利益相关方参与。互联网普遍性指标致力于推广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政策制定模式。教科文组织刚刚发布指标落实情况的第一份评估报告,研究对象国是。
人工智能(础滨)这一议题也引起了广泛讨论。胡献红介绍了教科文组织新发布的研究《》,该出版物从“权利、开放、可及、多方”的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并建议各国在国家层面应用互联网普遍性指标,以便研究、评估和改善人工智能开发、应用和管理生态系统。
与会者认为这项研究适时地丰富了中国国内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讨论。上海外国语大学将于2020年将该文件译成中文。
2019年12月12日,胡献红还应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的邀请,就全球时代的互联网普遍性指标和人工智能发展发表了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