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教授一行考察灵渠和灵渠博物院,并与孩子们进行交流互动

7月26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教授到灵渠博物院、灵渠实地考察。
夏泽翰教授与孩子们进行拓字

7月26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教授和自然科学高级顾问穆建新教授一行来到灵渠博物院、灵渠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千年前古人先进的水系连通、航运、防洪、灌溉和生态理念。并在灵渠博物院青少年教育互动中心与当天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景区游客进行交流互动。

夏泽翰教授与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们合影并展示“灵渠”拓字

夏泽瀚教授为古代中国人民的高超智慧所震撼,并在灵渠博物院的留言簿上留言纪念。

夏泽翰教授在留言簿上留言

灵渠不仅是中国古代工程的奇迹,也是水与生命之间纽带连接的证明。当我穿过它(灵渠)的河岸时,我感受到了历史的脉搏和人类创新的律动。水是我们世界的命脉,灵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苍产蝉辫;

 

夏泽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

考察完灵渠博物院之后,夏泽翰教授和穆建新教授一行还对灵渠进行了实地考察。夏泽翰教授亲自体验了灵渠水平测量柱的使用,惊叹于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在22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知道如何通过水平测量柱测量高程,以及通过壅高水位从而达到通航的技术,而这一技术在2000多年后才在巴拿马运河使用。灵渠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对现代水利水运发展仍然有重要学术价值。

夏泽翰教授在体验灵渠水平测量柱的使用

夏泽瀚教授建议,灵渠要积极扩大中外水文化的交流互鉴,参与水文化国际研讨会,借助良好平台,促进相关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和大学等深化水文化领域的合作,让灵渠这一千年古运河成为向世界展示桂林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

夏泽翰教授一行参观灵渠(夏泽翰教授右五,穆建新博士右三)

灵渠介绍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它是一条连接湘江和漓江,连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华中和岭南地区的古运河。全长36.4公里,途经兴安、盐关、榕江、湘丽等城镇。其主要工程包括渠首枢纽、南运河和北运河。

灵渠

秦国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任命史禄修建一条运输粮食的运河。该工程于公元前214年完工,即今天的灵渠。这条运河作为岭南(今天的广东和广西)和华中地区之间的主要水运路线已经服务了2200多年,直到近代广州(广东省)-武汉(湖北省)铁路和湘桂铁路竣工。

灵渠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利用堰来壅高湘江的水位,并进一步将一条溪流(今天的南运河)改道至漓江的上游支流,并将另一条溪流引导至一条新的运河(今天的北运河),这条运河蜿蜒流入湘江。通过这种方式,两条河流相互连接,实现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之间的连通。在渠首,溢流坝、导流堤和侧溢流坝用于引水和防洪。此外,灵渠是通过开挖和大坝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修建的,坡度通过曲线来缓和,用水由斗门(古船闸)和堰来控制,利用现有的天然水道(湘江的前河道)或挖掘新的运河来泄洪。这是一个综合项目,有多个水利设施,并利用了所有可用的自然资源。它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独特风格和科学成就。

灵渠也被修建为灌溉工程,使兴安成为农业发达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运河作为一项古老的工程进行了全面翻修和保存。虽然它不再服务于航运,灌溉功能减弱,但相关的水道和水利设施得以保留。今天,灵渠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服务于灌溉、防洪、供水和旅游的多功能水利工程。

拓展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水科学方面的工作

水系统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并在历史上影响着文化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唯一一个承担倡导水科学任务的联合国专门机构,通过其政府间水文计划 (IHP),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帮助和指导成员国从事与水相关的科学研究、保全、保护、管理和政策工作。

 

在政府间水文计划第九阶段(滨贬笔-滨齿)及其战略计划的框架内,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认识到水文化价值的重要性,长期支持将社会文化因素纳入水资源管理,提高公众对可持续水文化和水资源管理的认识,包括与水共生的世界遗产,水和文化多样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