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与新冠病毒有关的歧视和污名化是否已成全球现象?

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引发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群体的歧视行为。在本文中,10个处理人权和社会包容问题的教科文组织教席就这一全球现象在其各自国家的表现形式提出了见解。
本文并非详尽无遗,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席报告的当地经验,来帮助说明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歧视和污名化在不同背景下可能呈现不同形式。必须针对每种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所成效,尤其要处理根深蒂固的排他模式。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在中所指出,自爆发以来,“疫情所引起的不稳定性和恐惧正在加剧现有的人权问题,例如对某些群体的歧视问题”。联合国当代形式种族主义问题特别报告员(E. Tendayi Achiume)和联合国少数群体问题特别报告员(Fernand de Varennes)也报告了世界范围内与新冠疫情有关的针对少数群体的攻击事件。尽管对于这一现象的相关数据不多,但报纸文章和社交媒体报道的歧视性事件似乎证实了这是一种全球现象。通过10个教科文组织教席收集的新冠疫情对弱势群体影响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了解这些国家各自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新冠疫情爆发致使针对“他者”的行为愈演愈烈

虽然各国受害者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在新冠疫情期间发生的歧视性行为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模式:目标通常是“他者”,即外国人、属于某一族裔或文化少数群体的人等。

在新冠疫情的第一阶段,受歧视最严重的是亚洲人和亚裔,他们因被认为是病毒源头和传播者而经常被针对。据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希腊、丹麦和荷兰的教科文组织教席报告,歧视性事件包括在公共场所进行言论攻击、在社交媒体上展开诋毁运动、抵制受歧视对象的商业活动,有时还会阻碍他们享受平等教育。

歧视性攻击在某些情况下还蔓延到其他群体。据马德里自治大学教科文组织“社会正义教育”教席称,西班牙北部的罗姆人社区成为了受歧视对象,因为他们被据说是第一批感染新冠病毒的群体。

同样,印度马尼帕尔高等教育学院教科文组织“促进和平与非暴力文化”教席报告称,穆斯林作为该国最大的少数群体,在疫情当中成为了歧视攻击和其他形式歧视的受害者。病毒的传播据说与3月份一场穆斯林传教活动举行的集会有关,歧视事件因此发生。

随疫情发展,歧视和污名化出现新形式

据观察,许多地方的歧视现象随疫情的发展而演变,并且出现了新的受歧视对象。如果说一开始的攻击目标是那些被错误地认为是病毒源头的人,那么对传染的恐惧则逐渐导致那些由于不同原因特别容易感染病毒的人也遭受到攻击。

正如西班牙塔拉戈纳市罗维拉·依维尔基里大学教科文组织“住房问题”教席所引述,歧视性攻击的目标在几周内发生了改变,因为“对病毒感染的恐惧产生了另一种污名化”。这种恐惧有时会导致医务人员和超市员工遭受威胁,因为他们在工作场所有被感染的风险。例如,据科尔多瓦大学教科文组织“冲突解决”教席报告称,有些社区要求医务人员不要回家,以免感染邻居。在另外一些情况中,病毒传染的恐惧也导致无家可归者遭受了污名化和歧视性攻击,他们由于条件困难而无法遵守隔离要求,也无法采取其他的基本预防措施。

所有这些事件似乎都证实,在危机和极度不确定的时期(尤其是我们目前经历的巨大危机和不确定时期),人们往往会寻找替罪羊以发泄他们的沮丧、担忧和恐惧。

加强团结、提高认识,抵制污名化

随着疫情升级,各大国际和区域组织呼吁各国团结一致,不仅要应对卫生方面的紧急情况,还要应对其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脆弱群体的影响。

在许多国家,国家政府、地方政府及民间团体发起了大众传媒运动以应对这一问题。这些运动的目标在于:呼吁公民团结一致,并帮助改变人们在特定情况下对可能受到歧视的群体的态度。因此,和其他提供财政支持或旨在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服务的措施一样,消除偏见也是一项重要的干预措施。

参加这项调查的教科文组织教席报告称,此类活动在它们所在的国家大有增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公民驱动的支持和团结网络的出现,正如马德里卡洛斯叁世大学、塔拉戈纳市罗维拉·依维尔基里大学和佛罗伦萨大学的教科文组织教席所指出,这“在预防和减少与病毒有关的社会污名化及族裔歧视的影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教科文组织“人权、和平与民主教育”教席报告称,在希腊,移民和寻求庇护者人数自2015年以来急剧上升,国家各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移民组织(滨翱惭)都已发起运动,呼吁公民支持难民。

相关文章:

 

本文信息来源如下:

  • 马德里自治大学教科文组织“社会正义教育”教席(西班牙);
  • 塔拉戈纳市罗维拉·依维尔基里大学教科文组织“住房问题”教席(西班牙);
  • 哥本哈根大学教科文组织“文化权利”教席(丹麦);
  • 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教科文组织“人权、和平与民主教育”教席(希腊);
  •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科文组织“人权与和平”教席(荷兰);
  • 帕多瓦大学教科文组织“人权、民主与和平”教席(意大利);
  • 罗马第一大学教科文组织“人口、移民与发展”教席(意大利);
  • 佛罗伦萨大学教科文组织“人类发展与和平文化”跨学科教席(意大利);
  • 马尼帕尔高等教育学院教科文组织“促进和平与非暴力文化”教席(印度);
  • 洛哈私立技术大学教科文组织“和平文化与教育”教席(厄瓜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