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50年

教科文组织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已有50年历史,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封城为预防和监测非法贩运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艰难时期,我们看到因监督保护机制和资源受阻,闭馆的博物馆成了盗窃目标,新增考古场地盗掘案例数量惊人,网上艺术品市场销量大幅上升,交易速度加快,考古文物等价格被抬高——包括那些来源可疑的文物。

6月26日,教科文组织将召开一场题为的在线讨论,与专家和利益攸关方共同确定具体行动,以应对疫情带来的额外挑战,尤其是线上文物交易。在此之前,教科文组织与其主要合作伙伴于5月14日举办了一场旨在加强新冠危机期间联合行动的讨论会。

教科文组织在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领域的50年耕耘为这些工作打下了基础。1970年,会员国委托教科文组织加强预防文化财产盗窃和掠夺,促进被盗文化财产返还。今年,教科文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共同庆祝通过50周年。该公约是第一份对于在和平时期保护文化财产的国际法文书。

“50周年纪念提醒我们,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剥夺了民族遗产,而这些遗产是其身份的根基和发展的支柱。”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说,“我们需要加倍努力,在艺术品市场上贯彻道德标准,并支持各国保护遗产和打击非法贸易。”

在50周年之际,教科文组织与其合作伙伴、利益攸关方及《公约》现有的140个缔约国共庆成就,思考当前挑战,并呼吁采取行动。这是一个推进批准《公约》,加强《公约》签署国能力并让公众参与打击非法贩运的机会。

已取得的进展

《公约》通过50年来,教科文组织通过《公约》敲响了非法贩运的警钟,已支持数十个国家制定法律和预防措施,并促进了非法流失境外的文化财产的归还工作。仅在过去的5年内,教科文组织已组织逾80场培训和能力建设课程,惠及了100多个国家及其部委、海关部门、执法部门和博物馆等部门的代表,提供了有关法律规定、伙伴关系网络和数据库的重要知识,以及可供使用的实用工具。

提升对非法贩运广泛影响的认识是一项持续进行的工作,该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也反映在中,该议程重视保护文化遗产和打击一切形式的有组织犯罪,并特别涉及追回和返还被盗资产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目标16的具体目标4)。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号决议禁止交易来自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文物,第号决议谴责在考古场地、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其他场所抢劫和走私文化财产的行为,这反映了教科文组织在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方面所取得的另一项成果。

教科文组织在初期就已开始与相关专业人士商议,并与主要国际机构合作打击非法贩运文物,包括:、、以及(自其1995年通过《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对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以来)。今天,欧盟主要捐助方的支持极大推动了《公约》的实施。

多年的现实证明,制定实用工具和措施能有效打击非法贩运。教科文组织通过其汇集了越来越多的各国法律文本,可供政府和研究者使用。如今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教科文组织与其合作伙伴共同制定的1997年和2005年,它们的制定初衷就是协助和支持各国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公约》缔约国会议、为利益攸关方能力建设在全球各地举办的针对性培训课程、对于《公约》执行情况的监测报告也同样推动了相关经验、专业知识和良好实践的分享交流,加大了对打击非法贩运的支持力度。

继续前行

非法贩运危及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利益。随着犯罪分子变得愈加老练,全球贩运网络变得愈加复杂,采取更好的预防措施和开展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2020年11月,教科文组织将在各大洲举办一系列共5场在线国际会议,为政府官员和专家搭建平台,讨论打击非法贩运的成就、挑战和措施。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限制,周年期间对于加强能力的讲习班仍将以在线网络研讨会的形式举办,以继续开展教科文组织的外联工作。其中包括教科文组织最近与国际刑事警察组织和世界海关组织于2020年6月2-17日在西非合作开展的能力建设培训,其目的在于通过行动网络、现有数据库和预防贩运的最佳实践来加强法律应用。

提升认识、开展培训、提高警惕、开展跨国合作和分享最佳实践是这场斗争中不可或缺的武器。教科文组织将与缔约国、合作伙伴和公众一道,在庆祝1970年《公约》通过50周年的同时继续加强《公约》。在今年的11月14日,我们还将迎来首届“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

 

另见:

  •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