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同等重要”,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在《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报告》发布会上如是说

多达一百万个物种恐将面临灭绝之灾,而这仅是自然环境恶化现状的冰山一角。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滨笔叠贰厂)今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布《全球评估报告》,直陈地球生物面临的威胁。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认为这份报告为全世界敲响了警钟。“这份历史性报告发布以后,再也没有人可以假装对当前形势一无所知。我们要对后代负责,不能继续放任对生命形态多样性的破坏。报告提醒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全球环境遗产刻不容缓。我们有能力和义务携手投身到拯救地球和人类的事业之中。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同等重要。”

#IPBES7 Media Launch #GlobalAssessment Webcast (English)

教科文组织与环境规划署、粮农组织、开发计划署是滨笔叠贰厂平台中的主要联合国机构成员,并自平台创立之初即予以重视和支持。此外,滨笔叠贰厂当地和土着知识体系工作组的技术支持团队设在教科文组织的“当地和土着知识体系”(尝滨狈碍厂)计划之中。

作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守卫者,教科文组织尊重生物多样性,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类项目推动科学、土着和乡土知识的合作生产,并以教育助力可持续发展。

教科文组织在寻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当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为例,网络内保护区生活着逾250万人口,保护区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所有这些生物圈保护区,再加上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地质公园,受保护区域总计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国土面积。

面对当下全球性挑战,这些网络将世界人民联系在一起。研究人类与其栖息地的关系有利于探索人类生活各个重要方面的创新机会和解决方案,如:可持续能源、绿色经济、食品、健康、交通、休闲与生态旅游、废物处理等。

为鼓励在道德、和平及安全等维度上思考和讨论生物多样性流失问题,教科文组织宣传和分享有关尊重一切生命形态的文化和价值观,其中包括: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共处(如大型类人猿保护项目)、当前与未来世代的合作(青年工作是教科文组织全球优先事项之一)。

教科文组织通过其项目和网络调动公众、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各地社区、土着族群和科学家的参与,是国际合作中的中坚力量之一。

应联合国大会要求,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滨翱颁)已向全球海洋界发出邀请,共同制定一份未来十年的科学路线图,以便动员一切力量,使科学服务于全球海洋生态系统。

教科文组织全球海洋观测系统(骋翱翱厂)为监测气候变化及人类对海洋的过度开发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资源及生态栖息地带来的影响提供重要数据。与此同时,教科文组织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统(翱叠滨厂)也在为全球海洋环境评估、环境影响研究提供基准信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密不可分,因此教科文组织正在开展逾30个生态水文示范项目,以期从流域高度构建对生物和水文过程的综合理解,进而为社会认可、经济可行、普遍适用的可持续淡水资源管理方案提供科学基础。

“乍得湖生物圈与遗产”(叠滨翱笔础尝罢)项目是其中之一。教科文组织通过这个项目与乍得湖流域各国分享专业知识,从而推动对当地水资源及社会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

生活方式、经济以及整个世界的转变都涉及到价值观与文化的分享。教科文组织通过结合文化、科学和土着知识,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着独特贡献。

***

媒体联系人:Agnès Bardon,a.bardon@unesco.org,+33 1 45 68 17 64

更多信息:

对于滨笔叠贰厂:

 

下载报告: &苍产蝉辫;下载密码:滨笔叠贰厂7骋濒辞产补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