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际研讨会反思2018年帕卢和巽他海峡海啸

印尼于2018年底遭遇2次破坏性海啸。先是2018年9月28日由中苏拉威西7.5级地震引发的帕卢和东加拉海啸,造成约1252人死亡;其后,2018年12月22日由阿纳克克拉卡托火山爆发(部分坍塌)引发的巽他海峡海啸,造成约426人死亡。
为纪念帕卢和东加拉海啸一周年,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滨翱颁)与印尼海事协调部(颁惭惭础)和印度尼西亚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学机构(叠惭碍骋)合作,于2019年9月26-28日在印度尼西亚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学机构举办了“2018年帕卢和巽他海峡海啸教训”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得到了其他几个国家和国际合作伙伴的支持。来自24个国家的270多名与会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期间举行的32场会谈、25轮海报和图片展览,介绍了国际海啸后调查小组(滨罢厂罢)的科学发现、有关预警系统及其改进可能的关键问题。
继2004年12月26日海啸后,由海委会协调的印度洋、加勒比、东北大西洋和地中海区域海啸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以上3个系统成为已在太平洋投入运行的系统的一部分。尽管海啸预警系统减轻全球海啸影响的有效性已得到证实,帕卢和巽他海峡海啸仍强调出了人类将持续面临的挑战。
研讨会强调,要想对由近场、非典型来源(海岸沉降、滑坡和火山侧翼崩塌)产生的海啸进行早期预警并非易事,同时指出了更新灾害评估、加强预警能力,加强社区应对此类事件能力的迫切需要。管理和改进海啸预警系统需要来自国家一级的有效治理机制和政策。
专题讨论会呼吁各国通过海底电缆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新型观测技术强化预警系统,共享更多来自其观测网络的“实时”数据,并实施新的监测技术对非典型来源的海啸进行预警。审查和修订国家预警发布机制和标准操作程序,向公众发布及时、简单和可采取行动的信息同样至关重要。
发展和保持自我疏散的文化对于在地方性海啸中拯救生命来说十分重要。研讨会还强调,各社区很有必要提高对海啸的认识、和并为其做好准备,以便能够在官方发出警告、获察觉海啸发生前的自然迹象后,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如教科文组织海委会“为海啸做好准备”等以绩效为基础的社区认证项目也有助于加强海啸准备工作。
专题讨论会重申了根据既定的议定书和国家条例尽快进行海啸后事件后调查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采访目击者、记录过去发生的海啸对帮助后代为海啸做好准备来说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过去海啸少发、没有大量观测记录的地区。)
一份由“海啸预警系统的局限性和挑战:2019年9月28日帕卢东加拉海啸的案例研究”出版的出版物在研讨会期间得到了发布。研讨会报告将发表在 上。
? UNESCO
***
详情请联系:
Srinivasa Kumar Tummala,ICG/IOTWMS 秘书处主任(sk.tummala@unesc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