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教科文组织通过了联合国第一份高等教育国际条约

2019年11月25日,教科文组织第40届大会全体会议通过了《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这标志着联合国第一份高等教育公约在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的支持下诞生。新公约确立了承认学历学位的普遍原则,并将使全球超过2.2亿高等教育在读学生的流动更加便利。

新的《全球公约》历时8年问世,它推广了教科文组织地区性资历承认公约的主要原则,旨在实现对外国教育资历公正、非歧视和透明的评估。它以质量保障机制以及高等教育机构、体系、学习项目和学位信息共享为基础。全世界500万留学生中已经有一半以上在本国所属地区或大洲以外的国家留学,但是地区性资历承认公约只能保障教科文组织划分的各地区内国家间的学生流动性,而《全球公约》为增强地区和大洲间的学生流动性铺平了道路。

保障学生和资历拥有者权益

尽管《全球公约》并未规定外国教育资历必须自动得到承认,但它确立了一个原则,即在一国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移居另一国后一般应同样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资格,除非两国之间的高等教育录取要求有实质性不同。

《全球公约》还将举证责任从申请人转移至认证部门,从而简化了资历承认程序。过去,学生需要自己证明为什么他们的外国教育资历应当被承认,而现在,认证部门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才能拒绝承认学生的外国教育资历。即便认证失败,申请人也将有权申诉。

此外,今后的一般规则将是:各国认证部门要以承认外国教育资历为目标,优先寻找各国教育资历的相似之处,而不是像往常一样仅仅因为外国和本国教育资历之间的细微差别就拒绝承认外国资历。

促进线上学习和难民资历承认

《全球公约》在承认以往学历、非全日制学历、跨境教育资历和非传统学习模式(例如线上学习或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等方面有所创新。根据《全球公约》确立的普遍原则,各国必须公正评估不能提供充足证明材料的难民的教育资历。为此,教科文组织正在试验《教科文组织难民和弱势移民资历护照》,为会员国提供一个工具以评估难民无证明材料的资历。

在教科文组织大会期间,又有四个国家批准了非洲教育资历承认公约——2014年的《亚的斯公约》,即2014年《亚的斯公约》。随着批准国家总数达到13个,《亚的斯公约》的生效要求——10个国家批准——已被满足,它将从今年12月15日起对其13个缔约国产生约束力。《全球公约》需要二十个国家的批准方可生效,而一些对《公约》表示支持的会员国已经宣布计划立即批准《全球公约》。

扩大受教育权和高等教育机会的里程碑

新《公约》为培育高等教育体系间的相互信任创造了一个规范平台。借助这一空前的机遇,全世界的学术社群得以齐心协力增进共同福祉,建设适合终身学习的、紧跟时代的、有活力的和包容的高等教育机构。《公约》将通过促进高等教育获取便利化使个人受教育权得到更好保障。

  • 了解更多对于《》的信息
  • 深入了解教科文组织在领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