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体发展指标引入中国支持地方媒体发展
在云南省少数民族电视节目制作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鲍狈贰厂颁翱)的媒体发展指标(惭顿滨蝉)在中国首次被介绍给来自9家地方媒体、12个少数民族的媒体管理者和专业人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传播发展计划(滨笔顿颁)和国际媒体支持组织(滨惭厂)的支持下,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民族影视艺术促进会于2月2-5日在昆明举办。
此次研讨会的协调者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的苑仲达博士表示,媒体发展指标中的概念,如公共服务传播“对于满足当地社区和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至关重要”。苑博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的密切配合下将国际传播发展计划批准的《媒体发展指标:媒体发展评估框架》翻译为中文。
此次研讨会是在国际传播发展计划 “改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媒体环境” 项目的框架下组织的,项目还包括在云南省4个试验地区进行的一项基于媒体发展指标的调研。4个试点地覆盖了26个少数民族,超过25家地方媒体及1家辐射4700万居民的省级媒体。包括媒体工作者和观众在内的目标人群都参与了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发放给115名媒体工作者,其中75%是少数民族。调查结果凸显了对反映当地生活的节目内容的需求,而目前该类节目因为缺少人手和资源而非常匮乏。受访者同时提出了引入媒体自我约束和提高节目制作技能的需求。对于媒体工作者安全问题,有5%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因为工作受到过恐吓和威胁,一位记者反映曾经受到过暴力攻击,另有记者曾经遭受胁迫质问信息来源。
调查结果展现了小型媒体不得不向地方政府履职的工作环境。地方媒体在与大型媒体的竞争中艰难运转,越来越多地依赖广告才能维持预算平衡,商业压力的日益增长也就此成为趋势。
有观众参与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地方电视台观众愿意观看新闻信息类节目(占受访者的69%),其次是文艺类节目(占11%)。这一结果与省级、国家级电视台观众的喜好相反,他们最喜欢的往往是娱乐类节目。受访的地方媒体观众中有很大一部分愿意观看反映当地生活的节目(占受访者的83%) ,其次是表达少数民族心声的节目(占65%),然后是反映低收入人群声音的节目(占28%),以及为女性发声的节目(占24%)。
这种对于反映当地生活节目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人们总是想获得与自己和日常生活相关的信息”,中国民族影视艺术促进会会长午海宁解释到。此次调查结果已经与国家相关部门分享,促进会也正在策划在今年举办一次高级别的圆桌会议。促进会会长希望这些活动能够使多语种地方媒体遇到的挑战获得关注。
作为调研所提出建议的后续工作,中国民族影视艺术促进会在昆明组织了第一期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制作研讨会,为来自9家地方电台的30名媒体人士提供了培训。参会人员来自12个少数民族,其中包括 13名女性参会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信息与传播项目官安卓在研讨会上介绍了媒体发展指标,强调媒体的多元化与多样性对体现社会多样性至关重要。他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林娜·博科娃女士的发言,“每一种语言都是平等和相互联结的。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独特的理解、写作和表达现实的力量。…我们是通过语言为这个世界赋予意义,也是通过语言将其转化为一个更好的世界。”
与会的一位少数民族媒体工作者表示,“这种形式的培训和媒体发展指标框架非常有用,可以应用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其他参会者表达了希望类似的培训和评估可以促进支持地方媒体的政策出台的愿望。
国际传播发展计划执行局在于2013年3月举行的第57次会议上批准了中国民族影视艺术促进会的项目申请。国际传播发展计划是唯一一个联合国系统内致力于推动国际社会讨论和促进媒体发展的多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