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世界海啸意识日,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正式运行

2019年11月6日——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厂颁厂罢础颁)于11月5日世界海啸意识日正式运行。该中心将成为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滨翱颁)全球海啸预警系统的最新组成部分,该系统此前已包含10个中心。
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潜在破坏力较大的海啸及时发布预警,服务对象包括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官方指定的国家海啸预警中心(狈罢奥颁蝉)和海啸预警协调中心(罢奥贵笔蝉)。
地质学上,南中国海位于地球最大的地壳构造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汇处,地震活动强烈,因此被认定为海啸多发区域。
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是诞生最早、规模最大的区域海啸应对计划——太平洋海啸预警和减灾系统的最新成员。该系统通过由美国运营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笔罢奥颁)和由日本运营的太平洋西北海啸预警中心(狈奥笔罢础颁)向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海啸警报。
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由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负责运营,并得到中国地震局的支持,该局通过该区域内的116个地震台站监测地震活动。
“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不仅象征着中国对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和可持续发展议程第14项目标的新贡献,而且象征着中国对人类福祉和安全的新贡献。”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拉比宁(Vladimir Ryabinin)在11月5日的庆典上说。
增强社区抵御海啸和其他海洋灾害的能力是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的主要工作领域之一,它也将在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2021-2030年)期间成为转型研究和发展项目的一大优先目标。
“为了挽救生命,并使受海啸威胁的社区得以维持生计,必须坚持对牢固的基础设施、预警系统和教育进行投资。”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黛蕾·阿祖莱在世界海啸意识日的致辞中表示。此国际日是联合国大会为培育和推广全球海啸意识于2015年设立的。
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的海啸应对计划致力于协调各国和各区域海啸预警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宣传有效降低太平洋、印度洋、加勒比海、东北大西洋、地中海和相邻海域地区海啸风险的行动、政策和实践。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还向会员国提供教育项目、定期的海啸信息沟通和疏散演习等协助,从而增强世界各地公民和社区的灾害应对能力。
***
更多信息,请登陆&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或联系:
Thorkild Aarup, Head of Tsunami U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