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四项文化遗产被新添入世界遗产名录

由卡塔尔公主玛雅萨任主席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今晨在多哈举行的会议上宣布,来自韩国、中国、印度的4项文化遗产,以及由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新增内容分别是:

 

南汉山城(韩国) 位于首尔东南部25公里山区的南汉山城曾经是朝鲜王朝时期(1392-1910)国王避难的重要古城。南汉山城是由当时的僧侣和官兵共同修建,能够容纳四千人,并具有十分重要的行政与军事功能。目前存留的最早遗迹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后历经多次重建,17世纪早期曾经抵御了满清王朝的进攻。南汉山城融合了当时的多种军工防御概念,基于中国和日本的影响,并针对西方传入的火器改良了防御设施。南汉山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作为了省会,因而一直有人居住, 它包含了各种军用、民用和宗教的遗迹,已经成为了韩国君主制的象征。

大运河(中国):大运河是中国东北平原与中东部平原的大规模水路系统。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7世纪隋代时第一次被构想成为帝国统一的交通方式。这一构想导致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创造了工业革命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形成了帝国陆地交通系统、谷物和战略原材料的运输,以及粮食运输的支柱。至公元13世纪,大运河已经形成了长约两千公里的人工水路,连接着5个中国最重要的流域。大运河在确保国家的经济繁荣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至今日,依然是内陆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一占地五千公里的路网属于整个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起于汉唐古都长安/洛阳, 止于中亚七河地区。丝绸之路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形成,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连接了多种文明,对于贸易交换、宗教信仰与科技知识的传播、科技创新的交流以及文化艺术的实践起到了深远的推动作用。该遗产所包含的33处遗产点包括了各个朝代和可汗王朝时期的古都、宫殿群、贸易居住点、佛教洞穴与寺庙、古道、驿站、关口、烽火台、长城、防御工事、古墓以及宗教建筑。

古吉特拉邦帕坦Rani-ki-Vav (皇后的梯井)(印度):位于Saraswati河岸边,为纪念一位国王,于公元11世纪开始修建。梯井是印度次大陆上一种独特的地下水资源储存系统, 自公元前3000年已经开始兴建。是从沙质土壤中的深坑进化发展成的十分精巧的多层建筑艺术。Rani-ki-Vav代表了梯井建筑手工艺和Maru-Gurjara建筑形式的最高水平,体现了手工艺人到的杰出工艺,展示出了伟大的细节与比例之美。该梯井为了突出圣水被设计成为了倒立的塔状建筑,分为7层台阶,每一层都含有精湛的雕刻面板、超过500座大型雕塑和超过1000座小型雕像,融合了各种宗教、神话和文学作品中的世俗形象。第四层最深,通往一个9.5 乘以9.4米的长方形贮槽,深23米。井则位于梯井的最西处,包含有一个直径10米,深30米的传动轴。

截止到今天早上,世界遗产名录所收录的遗产地总数已经攀升至992个,615日开始,经持续至625日。

 

                                                           ****

The work of the session can be followed daily .

UNESCO Media Contact in Doha
Sue Williams, +33(0)6 15 92 93 62 or +974 503 16609
s.williams(at)unesco.org 

  • Follow using the hashtag for breaking information on important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decisions during the session. Soon after tweeting, UNESCO will issue press releases about these decisions in Arabic, Chinese, English, French, Russian and Spanish.
  • Daily recaps and discussions will be available on .
  • of new World Heritage sites will be available as soon as they are inscribed .
  • of new World Heritage sites will also be available .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