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ing_banner _ich-story.

故事

教科文组织帮助后代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为庆祝全球丰富的文化传统与实践提供契机,强调保护这些宝贵遗产的紧迫性。

融入斑斓服饰的传统舞蹈、古老的农耕方式、音乐以及长幼咸宜的口述故事,都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些文化瑰宝代代相传,赋予我们生活以意义与叙事。然而,随着全球化加速发展,若不采取行动,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风险。教科文组织正与各地社区携手,致力于保护活态遗产。

尊重遗产不仅意味着当下的保护,更要确保未来世代的传承。这需要让年轻人认同遗产,以之为荣,并不断创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奥德蕾·阿祖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长期以来,文化保护的重心多集中于对纪念碑、雕像、着名遗产地的保护,但文化不仅限于有形的物质。教科文组织扩展了我们对遗产的理解,将全球社区凝聚在一起,推动公共政策转型,保护传统与活态文化。2003年,教科文组织推动各国签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教科文组织优先推动青年参与其中,记录与学习活态遗产,以向新一代传承这些实践。同时,教科文组织提升自身能力,支持各国和社区延续其文化实践,并鼓励年轻人成为文化传承者。

例如,在阿根廷和乌拉圭,类似六角手风琴的班多钮手风琴是探戈舞传统伴奏的核心元素。然而,今天的班多纽演奏者屈指可数,大多已年过六旬,懂得调音和修复这类手风琴的工匠也寥寥无几。教科文组织协助建立了班多纽乐器、演奏者、工匠档案,并支持创办了一所向青年提供免费课程的班多纽学校,同时帮助开发了最新教学方法。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例如,塞浦路斯、克罗地亚、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摩洛哥、葡萄牙的共有遗产地中海饮食不仅涉及烹饪技艺,还包含共享食物和共同进餐的待客之道,以及传统的畜牧与渔业方式,与保护环境相关联。 

手工艺同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如日本“结城绸”这一丝绸面料的制造技术便榜上有名。结城绸的丝线原料由原本无法用于纺织的空茧或畸形茧制作而成,这种再利用工艺极大地支持了当地的丝织业社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些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元素包括音乐和舞蹈,秘鲁的剪刀舞便是其中之一。剪刀舞是一种竞争性仪式舞蹈,得名于舞者右手挥舞的一对打磨光亮的铁棒,形似剪刀刃。

助产术是多哥、吉尔吉斯斯坦、尼日利亚、卢森堡、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哥伦比亚、德国8国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助产士在孕产妇产前和产后给予支持,其知识通过循证实践和传统技能代代相传。遗产还涵盖了特定的文化实践、术语、庆典和仪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以上不过是其中一隅。教科文组织的目标,是保护人类的多样化遗产,特别是代表性不足国家的文化瑰宝,并增强对社区的支持,确保文化实践得以传承给未来世代。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知识来应对当代挑战。许多世纪性问题,无论是恢复人与环境之平衡,还是维系能够让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纽带,其解决方案正蕴藏于我们的活态遗产之中。